设计资讯|重构纺织边角料:
在繁华都市的春日街头,微风轻拂,缤纷的樱花瓣宛如灵动的精灵,在空中旋舞飞扬,奏响了春天的序曲。而在 Robina Benson 设计之家的苏荷新空间内,一场同样充满诗意与创意的展览 ——“花岚”,也在这烂漫春光中徐徐拉开帷幕。
在繁华都市的春日街头,微风轻拂,缤纷的樱花瓣宛如灵动的精灵,在空中旋舞飞扬,奏响了春天的序曲。而在 Robina Benson 设计之家的苏荷新空间内,一场同样充满诗意与创意的展览 ——“花岚”,也在这烂漫春光中徐徐拉开帷幕。这场展览由日本设计工作室 Nendo 与意大利品牌 Paola Lenti 携手打造,成为了再生纺织品绽放独特魅力的绝佳舞台。
“花岚” 这一展览主题,蕴含着深刻而美妙的意象。其核心聚焦于脆弱性、流动感与平衡,灵感直接源自于那风中肆意飞舞的樱花瓣。想象一下,樱花在微风中轻轻飘落,它们脆弱却又自由,每一片花瓣的飘落轨迹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流动感,而众多花瓣共同构建出一种微妙而迷人的平衡。在展览中,设计师们通过精湛的纺织物再造技术,将这种自然的美妙意象与设计完美融合,实现了有机形态与独特材料塑形的和谐统一。
踏入展览展厅,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包裹着彩色网状织物的座椅、蒲团、灯饰与花篮等家具陈列其中,它们错落有致,却又仿佛是随意散落在这片空间里。这些家具宛如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装置,隐匿于那纷扬的 “花雨” 之中。这里的 “花雨” 并非真正的樱花花瓣,而是展览名 “Hana - arashi” 所重新诠释的悬于丝线上摇曳的布条,它们像是风中起舞的樱花的化身,为整个空间增添了灵动与诗意。
这些家具系列,凭借着立体绗缝纹理而充满生机与活力。当你走近细细观察,会发现每一处绗缝都像是设计师精心绘制的线条,勾勒出独特的图案与形态。而厚重的曲线轮廓,则赋予了每件作品一种沉稳而大气的质感。无论是座椅的舒适曲线,还是蒲团的圆润形态,亦或是灯饰的独特造型,都在这种曲线轮廓的塑造下,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魅力。
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Nendo 创始人佐藤大独具匠心地选用了 Paola Lenti 的可回收单一材料 “Maris” 的边角料。这种 “Maris” 材料,是由双层织物压合而成,原本就拥有多达 180 种色彩选择,并且因其优良的性能,通常被用于户外家具的制作。然而,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这些边角料往往被当作废料处理。但在 “花岚” 展览中,佐藤大赋予了它们全新的生命。他将这些原本可能被丢弃的边角料重新收集、整理、加工,通过巧妙的设计与精湛的工艺,让它们在减少环境负荷的同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正如佐藤大所说:“创意若缺乏工艺支撑,终将只是构想。” 在这个展览中,他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创意与工艺的深度融合。
在展厅内白色微抬的展台上,仿生装置成为了又一引人注目的焦点。坚固的多层织物在这里经过设计师独特的构思,通过堆叠、折叠等一系列工艺,形成了充满动态感的造型。这些造型仿佛是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而胶囊状的纹理如同细胞结构般点缀在织物表面,每一个 “细胞” 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单元。有些 “细胞” 采用了撞色效果,鲜明的色彩对比让整个表面更加生动有趣。当你仔细观察织物的剖面时,还会惊喜地发现另一套色彩体系,仿佛是一个隐藏的秘密花园,展现出设计师在色彩运用上的巧思与深度。
由于每件作品所使用的原料存在差异,这使得它们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配色方案。那些曾经被遗弃在角落的布料,在设计师的手中重新焕发出光彩。它们不再是无人问津的废料,而是成为了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述着关于再生与创意的故事。
实体家具所具有的厚重质感,与那在空中飘舞的 “花瓣”(布条)的无定形态,在这个展览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动。它们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共同创造出一种有机的韵律。这种韵律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设计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正如创始人 Robina Benson 所言:“我们将苏荷画廊构想为创意的庇护所,在这里设计超越功能,升华为艺术。”“花岚” 展览正是这样一个绝佳的范例,它邀请观众踏入这个充满诗意与创意的空间,去探索当代设计与诗意表达的和谐共生。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花岚” 展览宛如一股清泉,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反思资源的再生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向苏荷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土地,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转载自:大作
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
中国十大影响力设计机构
中国十大设计杰出青年单位
中国工业设计AAA信用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