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二维码
添加大业资深项目经理
了解更多合作

  • 朱先生
    13923192702
  • 李先生
    15920424041
DAYE NEWS
content

以下文章来源于设计杂志 ,作者采访:李杰


DESIGN《设计》杂志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

借助国内外良好大环境的春风,以国家政策为指导,聚合行业的力量,推动国内设计行业发展,同时也为推动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在校师生专业学习与专业交流,充分调动钻研设计的热情,提高毕业设计作品实践水平,《设计》杂志特别策划“毕业设计作品展专题”,重点展示各高校本年度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等方向中的毕业设计作品。希望能够聚合国内高等院毕业生优秀设计作品资源,分享设计经验,探讨设计毕业作品与产业结合的可行性。

采访:李杰 李叶
受访:韩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双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9),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入选者,宝钢优秀教师,唐立新优秀学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十佳教育工作者,担任教育部工业设计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唯一)。



《设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院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内教学特色。

韩挺:2017年12月,学校整合全校设计类学科的优质资源,将建筑系、设计系及风景园林系重组成立了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创新设计”学科群列入学校“双一流”重点建设的17个学科群之一。经过近30年来的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类学科着力于交融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英人才,具有家国情怀、领袖才能,国际视野、求真精神。于人才培养、研究、社会服务、实践与国际化等领域均取得瞩目成就。

设计学院目前拥有140多位教职员工,900余名学生。大部分教师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博士及工作访学阅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目前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 的广阔前景,上海市“设计之都”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域优势,都让学院的未来充满希望。在上海交大世界级平台,以及一流生源、一流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学院正在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汇聚全球顶级学者与设计大师,创建有鲜明交大特色、国际一流的设计学院。


交大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历程


交大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由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首倡设立,他提出“科学与艺术相辅相通,它们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问。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必须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为交大设计定下了基调。34年的时间里,交大设计不断成长、自我突破、探索前沿发展至今,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专业软科排名全国第一(2022年),泰晤士A+(2022年),纵向项目经费、SCI期刊论文、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专著和专利等均居于全国排名首列。


《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韩挺:工业设计专业处于交大综合性院校,与医学、经济、管理、电子信息、机械等交大优势学科专业交叉互动,促进面向国家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相关领域关键问题的知识产生和应用。学生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课程和实践,拓展知识和培养跨学科合作能力。



《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协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韩挺:1.引进多学科背景教师:工业设计专业除多学缘的工业设计背景专业教师外,引进机械、电子信息、管理学、经济学背景教师担任主课授课教师,促进知识流动和整合。2.创新教学方法及多学科创新课程:随着学校整体主辅修并轨,其他对工业设计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小组合作中达成知识交流和专业交叉。此外,部分课程引入医学、护理学、电子信息、管理、社会学、人类学等背景教师形成联合课题,以工作坊、夏令营、合作授课等教学形式,以问题为导向探索相关领域知识和进行实践。3.跨学科合作:将工业设计专业与国家、区域和学校的重要战略和布局相结合,已在工业设计+大健康、工业设计+大交通、工业设计+大零号湾等方向形成科研项目,学生进入项目中接触和产生跨学科知识。



《设计》:产学研结合方面有怎样的属地特色?毕业设计如何与学院的办学特色相结合?

韩挺:2022年5月,《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充分发挥上海产业要素集聚、应用场景开放、国际合作广泛等优势,以设计创新生态体系为支撑,以“设计创新型城市”为具体呈现。在打造“设计之都”核心区,创建若干“设计之都”特色示范区方面,将环交大定位在数字设计集聚区。
交大设计的产学研正是以“数字设计”为属地特色,依托交大综合性学科,以工业设计和数字设计综合工学、美学、经济学原理要求,强化科技成果、信息技术和绿色设计应用。引领重点产业,推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医疗器械、汽车、高端装备、智能终端等产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关键核心环节设计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强化产业服务,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公共服务和文化创业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


《设计》:您认为现在的学生有哪些富有时代特色的特点?学院围绕学生展开的“教”与“学”有哪些具有时代特点的变化?您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潜质与担当?

韩挺:从近些年招生情况看,当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强,对自我发展定位相对清晰,愿意积极了解业界趋势和需求动态,并相应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技能。面对这样的现状需求,交大工业设计选聘业界知名设计师、研发总监、创业者等形成实践导师库(teaching fellow),授课采取“50%专任教师+30%企业设计总监+20%创业公司研发总监”的集智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和国家需求有效衔接。
此外,培养计划还为学生提供跨专业跨学科的多样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合作能力;依托国家双创基地和创新设计研究院,开展实践课程、项目、竞赛等,校内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集创教学。


交大工业设计专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设计》:今年毕业设计的大主题是什么?希望给学生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思考?毕业设计线上展示和线下展示的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有何侧重?是否有助于设计成果渗入社会层面?

韩挺:今年设计学院毕业设计的大主题是“现观”,既表示“现在的观点”也表示“用智慧将真理呈现于众人面前的认识方法”。“现观”两个字以抽象图形拼合的形式融入到海报中。英文“now”代表“现在”,也是以图案的形式表现。
整体毕业设计展以线上方式开展,共有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5个专业100余件作品参展。2022届毕业设计为期16周,工业设计专业20人,工业设计(辅修)专业19人参加本次毕业设计,16位教师及9位业界导师(含专业实践导师)参与辅导和汇报答辩。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2022届毕业设计展主题海报


近3年受到疫情影响,学生在选题阶段更倾向于选择受线下影响小的数字化设计和交互设计方向的题目,因而整体的毕业设计成果多以互动产品原型+视频形式呈现,更适于线上展示。去年和今年,交大尝试了线上虚拟毕业展,探索交互性更强的展示效果。

今年在毕业设计在原型制作和测试迭代的关键阶段受到疫情影响,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与实际用户产生互动,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


设计学院与校友企业(执楠科技)共同设计研发的虚拟毕业展系统


《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哪些问题?对教学、科研和产业提出哪些要求?如何看待毕业设计未来的改革需求?

韩挺:交大工业设计的培养体系强调本硕博贯通,支持学生做有依据的设计。结合毕业设计与设计报告(综合论文)训练,为学生进入社会独立从事设计学相关专业的设计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独立研究及设计创作经验,为成为职业设计人员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毕业设计与设计报告(综合论文)的双重能力训练,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统筹兼顾的实际操作与协调能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还存在欠缺,这需要对接毕设要求和课程要求,通过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设置科研能力训练课程来进一步构建毕业要求的课程支撑体系。

《设计》:毕业设计是偏向概念性设计还是企业项目的需求多?如何平衡获奖、实践项目、教学主题?

韩挺:交大工设关注三个主题方向,分别是设计与智能科技、设计与生活方式、设计与社会转型。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经历导师发布,师生互选,讨论后进一步细化和确定的过程。课题来源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国家省部级课题及预研等,整体偏向于前瞻性设计。
获奖、实践项目、教学主题三者的平衡主要是师生互选的结果。工设本科毕业生约60%会继续深造,其中近半数会选择出国;另外约40%学生选择就业。大三下学期选择毕设题目时,学生基本已经确定了毕业去向,会结合自己毕业去向需求来选择毕设主题和预期成果。

《设计》:您认为学生们在设计中应该如何协调国际化和本土化?如何树立起基于我们文化自信的设计自信?

韩挺:希望交大同学提供的是“全球化挑战,本土解决方案”以及“本土挑战,国际化解决方案”。面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产业发展等全球性系统性挑战,同学们通过对所在系统梳理及用户调研,为全世界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及实践案例;而面对老龄化、文化传承、健康等本土挑战,同学们全面掌握国内外研究和设计前沿技术和途径,为这些挑战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设计学科作为一级学科,面向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承载着扎根中国,立足国计民生,以文化自信为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与任务。在中国设计面临经济全球化、新科技发展和中外文化新的碰撞、交织与交融的新时代,一方面不仅要继续面向世界,研究和吸收国际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新的经验;另一方面更要瞄准中国需要,研究中国问题,挖掘中国文化,服务国家建设,着眼于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将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熔铸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观,建构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当代中国间的血脉联系,形成中国设计的个性和特色,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


Motivated by
industrial design desire
as always!

工业设计冲动驱使我们一直向前!

中国十佳工业设计公司
中国十大影响力设计机构
中国十大设计杰出青年单位
中国工业设计AAA信用企业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